油价11.5-1116油价调整
1.10吨的大豆食用油生产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2.上海市出租车油价最新补贴是多少
3.油藏经济极限储量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2008年3月豆油价格猛涨是什么原因?
10吨的大豆食用油生产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肯定要涨,理由如下: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上海市出租车油价最新补贴是多少
据了解,由于近来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家发改委于7月29日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所以,7月份出租车油价补贴要分两部分来计算,即7月1日-28日,90号汽油的油价为5.51元/升,而7月29日-31日三天的油价为5.35元/升,这样,7月份加权平均油价为5.49元/升。根据本市燃油税费改革的补贴方案,在新一轮出租汽车油运价联动机制启动前,按照现行出租汽车运价,对出租汽车的临时燃料补贴以汽油4.60元/升、LPG3.45元/升为补贴基准油(气)价。当月平均油(气)价高于基准价格时实施临时补贴;等于或低于基准价格时停止补贴。
油藏经济极限储量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昨天晚上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为《10亿吨!一个“史诗级”油田被发掘,油企哭了?》,当时小编脑海中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于是就上网搜了一下。我国从古到今一共发现了70多个油田,这么多油田,但是能真正开出的又有多少?这么多油田开起来成本花费有多大?为此花了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结果。并写下了这篇文章。
对于油田的开量我们就拿河北曹妃甸南堡油田区发现的新的大型油田来做一个数据解析吧,河北曹妃甸南堡油田预计储量可能为22亿桶,油田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10亿吨大油田!一个10亿吨的大油田,其真正能够开的产量到底是多少呢?
在这大油田里面也是有划分的,其中探明储量40507万吨,控制储量29834万吨,预测储量20217万吨,天然气(溶解气)地质储量1401亿立方米(折算油当量11163万吨)。仔细看就知这个10亿吨大油田是拼凑的,油是油,气是气,单油田只有9亿吨。
按照ABC一二石油储量分级,探明储量就是油田勘探阶段掌握油藏基本特点准备开发的储量,这个数据有把握。控制储量就是控制了含油面积,这个石油储量很虚,预测储量就是见到了工业油流,这个石油储量只是想象。这9亿吨只有4亿吨是探明储量,也就是说目前南堡发现的只是4亿吨油田。就按现在来说发现40亿吨石油储量,按照标准的量算开只能开出22亿桶。直接缩水一半了。
综上所述一个40亿吨的大油田实际开量只有22亿吨,开量直接缩水一半,从这一点就证明了油田的开量只有50%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产探索的进展逐步加大,目前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渤海湾盆地连续发现了8个亿吨级的大油田,并且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塔里木是迄今油气储量最大的油田。可喜可贺,国内的原油产品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于进口生产。新增原油的产量探明已有39.47亿吨,天然气有2.3万亿立方米!并且在煤炭这一块的查明储量达1886亿吨!铀矿也是储量丰沛,足以形成我国铀矿的开发利用的新格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年均需求量达到惊人的5亿吨,石油消费在中国的单日消耗量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值。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石油总体储量还算是比较丰富。但是中国的油价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呢?尤其是最近经历油价调整之后,汽柴油的价格再度升高,令中国百姓不禁感慨,虽然中国相继发现了不少大型油田,但是国际石油价格这么便宜,为什么不用完全进口的方式呢?这样还能节省成本。这种观点看起来倒还站得住脚,不过从长期利益考虑,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能源,如果对外进口的依存度过大,一旦进口渠道出现任何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影响。这显然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局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中国油价高的原因:
开发成本
中国的石油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西部多为稠油生产基地,而相比沙特,伊朗,俄罗斯等一些中东地区基本都是埋藏相对较浅,流动性比较好的稀油。因为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质,所以对于稠油的开必须源源不断的向地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才能够有效的开出来;对于注入高温高压的设备一项成本大概是每桶27美元。而中东地区地处石油丰富的波斯湾浅海海域,开不仅不用加热加压,而且大多是自喷井。所以在开上,我国在成本就略比其他产油国多了一项高温蒸压的环节。
中国的石油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西部多为稠油生产基地,而相比沙特,伊朗,俄罗斯等一些中东地区基本都是埋藏相对较浅,流动性比较好的稀油。因为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质,所以对于稠油的开必须源源不断的向地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才能够有效的开出来;对于注入高温高压的设备一项成本大概是每桶27美元。而中东地区地处石油丰富的波斯湾浅海海域,开不仅不用加热加压,而且大多是自喷井。所以在开上,我国在成本就略比其他产油国多了一项高温蒸压的环节。
综上所述,中国油价普遍高于高级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较高。不过,随着中国石油勘探与开水平的不断加大,以及中国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未来中国发展出成本低廉的石油开方式指日可待,届时,中国的油价将会大幅度降低。
2008年3月豆油价格猛涨是什么原因?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