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的空档期是什么-油价调整的空档期
1.三个缸的发动机到底怎么样
2.好消息!油价下跌,尿素降价,7月国家将会给农民发“两份补贴”
3.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4.抱团幻象劫
三个缸的发动机到底怎么样
最早的三缸发动机的车型,应该就是下面这货了。没错,就是在90年代跑遍中国的,垃圾中的战斗机——天津一汽夏利!
夏利搭载的就是一台三缸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其实是汽车(日本车企,1998年被丰田收购)在17年发布的CB系列发动机。的CB系列发动机被引入到国内后,发动机代号变成了TJ376,后来又被国内的攻城狮持续改进,被塞到了历代夏利车型了。
直到2012年夏利正式停产的时候,依然使用的是这台三缸发动机。
看到这知道为什么夏利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了吗?日本人17年用的破玩意儿,被天津一汽硬生生坑钱坑到了2012年。
当然,的这台三缸发动机能够持续生产35年,必然是有优点的。
比如说,体积小,重量轻,两个人就可以提着这台发动机,然后丢到废品站去。
再比如说,三缸发动机的排气频谱,理论上是半个v6发动机,所以三缸发动机中高转速的声音很好听,如果有大侠是铃木奥拓、标志308 1.2T、福特翼博1.0T或者宝马X1 1.5T的车主,可以找个空旷的地方深踩发动机试试,声音还是不错的。
再再比如说,结构简单,随便路边儿拽个路人甲,捡起来就能把这发动机给修了。
最最重要的,便宜。便宜到啥程度?夏利在2012年停产的时候,2万多一点就能提新车。而夏利的那台TJ376三缸发动机的购成本,也就2000块多一点。
所以。
虽然这台三缸发动机马力小、振动大、低转速噪音巨大。但依然生命力旺盛。
在夏利这款经典的垃圾中的战斗机车型长达20多年的洗脑下,马力小、振动大、低速噪音巨大,这三点也成了国人对三缸发动机的固有印象。
以至于现在一提到三缸发动机,大家立刻就会脑补出来一个词:Low!
2014年9月,宝马i8上市。
i8使用了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两台电动机和一台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构成,最高输出功率345马力,最大扭矩800牛米。
其中,1.5升排量三缸汽油发动机使用了燃油直喷和可变进气涡轮增压技术,将动力输出至车辆的后轮。
宝马i8的这台发动机,代表了三缸机能做到的技术高度。
装在BMW i8上的这台三缸发动机,配备了最新一代的BMW双涡轮增压技术。
它非常非常紧凑,用1.5升的排气量,和三个气缸榨取取了170千瓦/231马力的最大功率。它的三气缸使用了12个气门,每缸是4气门。缸体由全铝合金打造,气门控制方面,带电子可变气门正时及气门升程系统。
在高增压的状态下,这台三缸发动机的升功率可达154匹/升(对比参照:法拉利458 Italia 4.5升V8发动机功率为125匹/升),是宝马集团产生的发动机中最高的。
而且宝马i8的这台三缸发动机,在抖动、噪音控制上,做到了几乎无感知。看到这,你还会觉得三缸机很Low吗?
好吧,即便你依然觉得Low,也没有任何卵用。因为在紧凑型车和A级车上普及三缸发动机,几乎是欧美车企的共识。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PSA、福特都推出了自己的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甚至法拉利,都研发了一台三缸机械增压发动机!升功率达到了160马力!
为什么车企开始热衷研发三缸发动机?被他的。
车企面对欧盟、美国、中国越来越变态的排放法规,小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混合动力是必须要发展的技术方向。在这两个技术方向上,三缸发动机都是最佳选择!
首先,现在的三缸发动机,马力小、抖动大、噪音大这三大缺点基本得到了解决。
然后呢,三缸发动机的体积小,混合动力车型因为要增加电池和电动机,所以选择使用三缸发动机的话,车内布局会很方便。
(宝马i8的结构图,三缸发动机在后轮位置)
而对于汽车上使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发动机,三个气缸是底线。
因为如果气缸低于三个,那么发动机在转动的时候,就会出现排气不连续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涡轮不停的加速-减速-加速的运动,发动机的动力会大打折扣(自然吸气发动机不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车企不管是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混合动力技术,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几乎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槛。除非如特斯拉般直接跨入纯电动。
从2016年开始,一下子上了这么多三缸发动机的车型,哪些是值得买的呢?
上面这玩意儿,是2013年上市的被大众打死的奥迪的弟弟——长安铃木新奥拓。
为啥这玩意儿会出现在叫兽的文章里?因为新奥拓的三缸发动机,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及格线。0.9L的排量,升功率80马力。
比这个先进的都可以买,例如宝马的B38 1.5T发动机,福特的Ecoboost 1.0T发动机。
至于发动机噪音和抖动的问题,无需纠结。
好消息!油价下跌,尿素降价,7月国家将会给农民发“两份补贴”
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家普遍感觉到了工作不好找,钱难赚,不少以前在城里打工的农民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返回了农村。
可实际上回了农村,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化肥价格的上涨,人工费用的增加,以及租用机器价格越来越高,种地的收益也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这一现状目前有所改变,油价下跌,尿素也降价,更关键的是7月农民还有望领取到两份补贴,其中一份会直接打卡,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看一下。
国际油价大幅下降
6月17日纽约商品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和8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降了6.83%和5.58%。
6月18日,综合原油变化率下跌至-0.21%。
致使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国央行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给油价施压,此外美国方面释放原油储备和对石油巨头加税也是导致国际原油降价的愿意之一。
虽然,目前原油降幅约15元/吨,还未达到下降50元/吨的标准,如果此时国内调整油价将会是不涨不跌,但这才过去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三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局势走下去,接下来的7个工作日下降35元/吨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
目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3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8元左右,这一价格让车主倍感压力,有车主表示,“厂内二十多人,只有自己一人开车上班,其他人全部改为骑电动车,甚至不惜骑行40多分钟来回奔波。
”
尿素也迎来大幅度降价
据报道,本周国际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产品的氮价格暴跌,巴西小颗粒价格下调近100美元一吨,波罗的海大颗粒港口离岸价下调90-110美元/吨,国内尿素主流地区出厂报价也下调80-100元/吨。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尿素价格下跌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尿素降价,利空情绪传导至国内,另一方面是国内尿素需求进入空档期,加上国内尿素日产量持续高位运行,尿素供求反转,开启下跌模式。
目前山东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位3100-3120元/吨,河南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为3080-3120元/吨,安徽地区小颗粒主流出厂价为3220-3320元/吨,陕西中小颗粒主流报价为3120-3240元/吨。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尿素市场呈现多头利空的局面:1、农业需求减弱,2、悲观情绪引导,经销商和企业不再囤货,3、国际尿素价格持续走低,4、尿素产量高位运行。
预计后续尿素价格会继续下跌。
7月,农民有望领到“两份补贴”
由于种地成本的增加,粮价的上涨并未给予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如果国家能及时给予农民补贴,那么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消息是,7月份农民有希望领到两份补贴。
第一份补贴就是粮补,正常情况下,粮补都是在7月开始陆续发放,只是因为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粮补的金额也有所差异,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
比如浙江丽水龙泉市规定,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有200元补贴,而种植30-50亩,每亩有150元补贴,低于30亩则没有补贴。
三门县的补贴金额高一些,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可以领取320元的补贴。
相比较而言,内蒙古乌兰浩特的粮补就更亲民一些,没有种植面积的限定,种植大豆有320元/亩的补贴,种植油菜有30元/亩的补贴,种植马铃薯有150元/亩的补贴。
随着粮补发放时间的临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下发具体的粮食补贴执行方案,笔者也将会持续跟进,跟农民朋友分享第一手补贴金额的更新。
第二份补贴是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为了应对化肥价格的上涨,在今年的3月和5月国家分别发放了两笔共计30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用于减轻化肥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农民种地除了要承担各种成本之外,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带来的高风险,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干旱、洪涝、蝗虫等灾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种地靠天吃饭的本性并没有变,南方多雨、北方高温干旱已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我国降雨将会比往年同期更高,台风的发生数量也会增加,这些都会给农民种地收益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将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降至最低,财政部下达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
不过这6.73亿元属于专款专用,并不是每一个农民都能领到,其主要是用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广东、广西、湖南等25个省用来购置水稻和玉米害虫、红火蚁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的农药和药械物资的,用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传播,为保障秋粮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概要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访实录源自庞广廉
俄乌局势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拉扯,昨天中午12时左右,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爆发战争。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而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地区也发生了多次爆炸。纷繁复杂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情况背后,当然是乌克兰所代表的欧美西方国家利益和俄罗斯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那么俄乌爆发战争后对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是什么?随着战争爆发所导致的局部,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而当前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之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迷雾重重,多方因素交替叠加,中国能源化工行业所承受的压力也即将加大!
访实录
访谈对象庞广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外资委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
庞广廉:欧洲受损的肯定是能源 制裁下 北溪二线难以顺利投入使用 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管线也会大受影响 这些势必抬高欧洲天然气的溢价 引起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
欧美制裁俄罗斯 减轻中国的压力 促使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 如刚签署的油气大单,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和欧亚战略结合
庞广廉:这个肯定不会。
欧洲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俄罗斯在2022年1月将经乌克兰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欧洲天然气储存量低,冬季需求比今年其余时间高出30%,2022年迄今为止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LNG)的量创 历史 新高,欧洲液化天然气处在满负荷运行。如果发生冲突,英国天然气价格可能翻两番, 同时俄罗斯供应全球海运氨市场20%,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化肥和食品价格 , 油价飙升削弱了化工生产商的利润率,油价上涨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和需求,但化工企业将难以转嫁更高的成本,损害利润率。关闭Druzhba管道将削减高达11%的欧洲乙烯,12%的丙烯产能,亚洲需求增长下降,中国经济放缓,要知道亚洲的聚乙烯(PE)利润率已经为负值。
庞广廉:石化大宗产品上涨是肯定的,但最终双方会回到谈判桌上。
庞广廉:制裁是肯定的,估计从金融开始 军队 能源 等系统都会在制裁清单
俄罗斯自然整体情况
俄罗斯具有储量丰富的自然,且由于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工人经验丰富,境内基础设施完善,因此在对的开发利用方面,俄罗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截止2021年底,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占全球原油出口供应的12.1%左右,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天;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干天然气国家,每年生产超过22.5万亿Tcf的干天然气;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化、油气等能源产出国,仅次于沙特和美国。
因此,俄罗斯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也非常依赖自身的能源出口,丰富的能源对俄罗斯经济供应颇大,每年,能源出口及相关服务出口占俄罗斯GDP比重超过25%,且能源油气相关的财税收入贡献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1、 原油
原油是俄罗斯最根本的利益,也是对国际油气市场影响最大的要素。目前全球原油市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一方面,前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原油需求预期降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暴跌,原油期货甚至跌成负数。这给以原油出口创汇为主的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比如俄罗斯和沙特。但与此同时,美国由于页岩油革命,产量出口量创纪录的增长,在低油价的空档期,成功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世界原油第一产销国。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稍微缓和及欧美国家经济触底反弹,国际油价又开始了一轮上涨,这给原油进口国带来了附加的购买成本。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叠加将继续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无意是雪上加霜的效果。那么,俄乌战争后,对我国原油供应链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油价的变化,对我国原油进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原油长期处在高度对外依赖的情况,根据我们石化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左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6%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需要花费高达1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因此油价的细化,对我国购买原油的成本而言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刚刚的报道,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时突破100美元关口。
其次,可能影响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18-2022年,国内炼油能力将继续抬升,尤其是民营炼油能力的增长将非常明显,预计将有1亿吨左右的一次加工能力投产,预计到2022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9.8亿吨左右,年原油加工量将达7亿吨左右。如果抛除我国每年接近2亿吨的原油产量,也就是说到2022年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国每年多余的炼油产能为7.8亿吨左右,按照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亿吨来计算,全国炼厂满负荷运转的话,还需要再进口接近3亿吨原油。3亿吨原油?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外汇支出!因此对于国内目前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而言,原料端肯定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炼厂,他们主要是生产下游化工品,所以对下游化工品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次,油价的高涨,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推动作用。降低对原油的依赖,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追求的能源战略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环保能耗的压力,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外部地缘政治推高油价,很有可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长痛不如短痛,促使国内企业向着清洁、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进步。
最后,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这几年,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放水,导致通货膨胀加大,尤其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都在暴涨,那么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实际上是不希望看到油价暴涨的,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央行很有可能被迫加快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利率快速上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而我国2022年经济大环境本身就受到很大压力,能源化工行业经过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创出 历史 最好成绩,但2022年,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2、 天然气
据 Cowen的统计,俄罗斯每天出口约 230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全球贸易的 25%,其中 85% 的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特别要注意的是,俄罗斯途径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网络可能会在军事冲突期间中断。Cowen 称,该管道网络每天满负荷向欧洲运输约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但目前的流量只有满负荷的50%。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金额3601.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6.3%。2021年以来,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整体呈大幅增长态势,进口管道气价格相对稳定,进口LNG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为27个国家,比2020年增加3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进口量仍居首位,占进口量的39%。美国占比11%,位居第二,其次依次为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2021年中国进口管道气来源国6个,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美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的管道气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54%。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首先,天然气价格基本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根据数据显示,2月23日,LNG价格为9327元/吨,而2月初,价格才为5200元/吨左右,俄乌局势的影响,近期LNG价格已经上涨接近一倍左右。由于欧洲是天然气使用最大的地区,一旦“北溪-2”停摆,俄罗斯断供,那么全球天然气价格毫无争议的将大幅度上涨,我国也必须面对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成本。但整体而言,我国天然气稳定局面可以控制,进口来源国渠道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其次,利好我国管道天然气谈判。众所周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管道天然气是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尤其与俄罗斯在东、远东、西有三条天然气管道。近年来,由于冬季一些国家对我国供应天然气量有较大波动,导致我国一些地区时常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人家占有主动权,因此我国一直比较被动。现如今,如果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出现中断,作为俄罗斯经济支柱的能源出口,普京必须考虑到完全切断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后,这些天然气下一个出口国家是哪儿,那么他将势必转头与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消化输送欧洲的天然气量,这对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是非常有利的。
3、 能源化工贸易
根据我们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化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后,进出口业务依旧没有恢复,一些市场被我国企业获取。再次,我国坚持稳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地缘危机越来越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继续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我国能源化工贸易的最直接影响应该就是美国加大加息的力度。加息肯定会利好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出口。
如今的全球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全门类工业部门的国家,中国具备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对我国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拓展海外市场、激发国内市场的绝佳机会!
文章转载自: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抱团幻象劫
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反者道之动,任何极端的抱团终有瓦解的那一天。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A股市场风格突变。此前的抱团股纷纷重挫,在截至2月24日的短短5个交易日内,高度抱团的食品饮料板块大幅下跌了近14%。这会是又一次“摔”吗,还是抱团股真正瓦解的开始?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的高景气,2020年的疫情把这种抱团推向高潮,估值溢价已经远超合理水平。各种关于抱团的概念性故事层出不穷,赛道论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主题——看估值、看业绩早输在了起跑线,选对赛道才能躺赢。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本轮抱团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过往的抱团中都曾反复出现。A股 历史 上的那些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美股“漂亮50”的衰落又有哪些启示?
抱团的瓦解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整个经济和市场周期下行,系统性风险让抱团瓦解,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金融地产抱团瓦解、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市场系统性下跌令消费抱团中断、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抱团也是因经济周期下行而终结。
第二种类型是,估值过高导致抱团自身的脆弱性加强,抱团从自身内部瓦解,比如2015年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抱团。
第三种类型是,抱团板块已经不具有绝对和相对的景气优势,资金纷纷遗弃原有抱团板块,去追逐新的高景气领域,导致抱团瓦解。2010年金融地产抱团的瓦解、2012年消费抱团的瓦解,都是由于高景气的消失。
本轮消费抱团的瓦解,很可能会来自于第三种类型。在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高增长,“再通胀”预期升温,此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相比之下,消费的景气度就变得相形见绌了。追逐高景气度是资金的天性,自然会从消费中撤离,抱团也就瓦解了。
1月下旬,《证券市场周刊》发起的“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1月份最新的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5%。
抱团下的极端分化行情
2021年以来,A股火爆异常。截至2月17日,沪深300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15.1%,上证综指也上涨5.2%,而且,绝大多数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都突破了万亿元,呈现一幅牛市景象。
巨大成交量和指数大幅上涨的背后,却是抱团的进一步加剧,而大多数股票表现并不如人意。
其一,大概有一半的行业2021年是下跌的。只有休闲服务、化工、食品饮料、电气设备、银行和农林牧渔6个行业的涨幅超过了沪深300,绝大多数的行业涨幅都弱于沪深300,甚至有近一半的行业2021年还是下跌的。
其二,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在约42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000家2021年实现了上涨,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全部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是-10.3%,也就是说,如果随机买股票的话,运气也比较平均,2021年以来大概率会亏10%。
春节前这种抱团的极端分化行情,只是过去几年机构长期抱团消费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此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板块)沉寂了多年,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又是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等唱主角,任何前瞻性的预判恐怕也很难预知消费会再次成为抱团的对象。
根据招商证券策略报告的数据,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从2016年四季度的18.3%上升到2018年二季度的29.6%。
抱团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中美经贸冲突,经济周期下行,A股面临系统性熊市。这让消费的抱团有所中断,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到2018年四季度一度下降至25.8%。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资金对消费板块的抱团更加明显。疫情令大部分行业都陷入了萧条,但消费板块(尤其是必选消费和医药)依然维持着稳定的增长,逆周期属性产生了相对的景气度优势,让资金纷纷流入消费板块进行避险。
但当抱团在2020年下半年愈演愈烈之时,股价和估值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基本面的合理性,“抱团-申购”的正反馈加速推升了估值,抱团迎来了高潮。食品饮料估值上升到十年来最高水平。
就像历次抱团一样,市场开始构筑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来试图解释这种高估值:比如,定价模式发生改变,从PEG向DCF转变,市场已经对短期业绩不再感兴趣;估值和基本面都不重要,选对赛道才能躺赢,“赛道论”大行其道。美丽的皇帝新衣让抱团迈向高潮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瓦解埋下了祸根。
抱团的逻辑演化特征
抱团说明各路资金都形成了共识,但共识的发展并不都符合理性。A股机构投资者的一些行为特性往往很容易形成抱团。
由于国内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考核都比较偏向短期,而短期抱团的股票必定是走势较为强劲的,如果资金管理人没有参与抱团,就很容易落后市场,遭到短期的大规模赎回。
另外,产品发行的正反馈机制会加剧这种抱团。上一年集中购买一些优秀的板块和个股的基金大幅跑赢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容易在来年募集到资金。这部分基金利用新募集的资金自然是把上一年自己心仪的标的再买一遍,导致前期上涨多的股票继续飙升。由于之前的基金并没有卖出,这些股票的流通盘随之下降,只需要更少的新资金就足以把这些股票推高。
近年来,外资、公募的占比显著提升,但险资、养老金等重要机构投资者力量仍不足,银行理财、券商等占比仍较低,另外如私募、量化等力量仍相对较弱。机构力量仍缺乏均衡性及多样性,也容易造成抱团。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来的,但在多空体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价格容易失真。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A股个股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这样的机制下,非头部公募产品为了做到基本的相对收益,也会无限趋近于头部公司抱团。
A股在经历不断的机构化过程,随着机构占比越来越高,上述的机构化机制就容易产生抱团。
抱团现象在A股 历史 上并不罕见,每一次抱团的出现都有它坚实的逻辑起点。即抱团在刚刚出现时,是具有极强的合理性的。
2007-2009年,机构抱团金融地产,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经济的高增长,绝对与相对的高景气是抱团的核心逻辑。当时的金融地产是真正的成长股,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2006-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且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
2009年三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机构抱团消费,通胀的上升带来的提价效应使得消费具有了高增长,消费成为当时的成长股代表。比较极端的是,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三季度,几乎所有行业板块都是下跌的,只有食品饮料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这种抱团的极端化比当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时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各行业景气度都很差,而食品饮料行业通过提价仍维持着不错的业绩。
2013-2015年,机构抱团信息 科技 ,智能手机的浪潮带动TMT业绩爆发,高景气仍然是机构资金追逐的直接动力。相比较而言,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行业的增长水平大幅下了台阶,以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景气上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2017年之后,机构再度抱团消费,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消费板块成为公募资金追逐的方向,其逻辑起点依然是高景气。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 历史 上几次抱团的逻辑起点都是高景气,这也是A股资金最坚定的追逐方向。但是,随着抱团的不断深入,资金的反身性会不断的加强已有的趋势,抱团的故事会得到进一步演绎,而逐渐脱离当初的高景气范畴,甚至会形成一种概念性的信仰。
极端分化的抱团本身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中泰证券认为,极端分化将减弱市场融资功能。有效的资本市场是重要的配置器,估值抬升使得赛道融资成本降低,推动赛道企业成长。但在急剧的效应、甚至一九效应之下,过分的头部集中意味着较大的估值分层,头部公司享有较高估值、甚至是过分的估值溢价,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长期折价,市场价值甚至远低于其内含价值,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一级市场的投资。
中泰证券还指出,抱团带来的高估值甚至“泡沫化”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可能蕴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根据基金2020年年报,基金前50大重仓股PE(TTM)均处于 历史 高位,前10大重仓股中,市盈率十年分位数高于95%的达7只。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市场可能进入“赎回-抛售-抱团瓦解”的负反馈中。2015年的踩踏效应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 上的抱团是如何瓦解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瓦解的抱团。
抱团并不容易在内部自然瓦解,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外部的触发因素。那么, 历史 上的多次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
招商证券策略报告认为,“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
2010年之后,对金融地产的抱团宣布瓦解。“四万亿”刺激逐步退潮,货币政策趋于收紧,金融地产的业绩逐步回归平庸。以银行为例,2010年之后银行的业绩增速进入了长期下行通道,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10年的33.5%下降到2015年的1.8%。金融地产失去了高景气,抱团自然也就瓦解了。抱团股被遗弃的命运是悲惨的,金融地产板块在此后十年中估值不断创出新低,被投资者戏称为“三傻”。
2012年抱团消费的瓦解,触发因素则是“塑化剂”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2012年11月,白酒的“塑化剂”爆发,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受到抑制对消费板块的景气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如白酒的龙头贵州茅台2013年业绩增速已经下滑至仅增长13.7%,2014-2015年其业绩只有1%左右的极低增长,资金第一次对消费股的抱团也就瓦解了。
2015年抱团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瓦解,主要是源于自身极其夸张的高估值。虽然抱团往往会带来估值溢价,但2015年的抱团由于杠杆流动性的泛滥,给出的估值溢价高得离谱。当时流行的俗语是“看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市梦率”油然而生。超高估值带来的脆弱性最终使这次抱团自动瓦解,快速的下跌引发了资金去杠杆,创业板则迎来了绵绵的长期下跌,直到2018年底才最终见底。
美国“漂亮50”衰落的启示
如今A股的抱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股的“漂亮50”,这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的抱团都集中在大市值股票;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电子等行业,几乎没有传统周期性大公司;它们虽然业绩增速并不高,但都具有较高的ROE。
美国“漂亮50”的行情大概持续时间从10年6月到12年底,约两年半的时间,从13年后该行情就彻底的终结了。 “漂亮50”的行情是如何衰落的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如今A股抱团的结局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12年12月行情顶点时,“漂亮50”的估值变得非常高了,其市盈率达到了42倍,而同期美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9.3倍,“漂亮50”中市盈率最高的宝丽来公司,市盈率达到了94.8倍。
高估值是“漂亮50”瓦解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核心的触发因素。在没有发生反转前,估值可以不断提高,谁也不知道多高的估值会引发最终的瓦解,但高估值确实会增加股票的脆弱性,即对负面因素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同时叠加美国经济衰退,使得“漂亮50”公司的盈利出现了一波下行。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导致“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在经济衰退引发的熊市中,“漂亮50”并不具有抵御性,其高估值反而成为了脆弱的根源,更容易受到衰退的负面冲击。
美国经济在14年又重新恢复了上行周期,但“漂亮50”的光环彻底消失,再也没有享受估值溢价。13年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漂亮50”的年化收益大概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相当,不再享受估值溢价。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漂亮50”的逆周期属性在14年后变成了劣势,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了更新变化。“漂亮50”期间美国经济表现不错,但是名义经济增速不高波动不大,这导致市场对很多盈利增速一般但更为稳定品种产生了估值溢价。14 年以后,美国经济名义增长速度大幅提高,但“漂亮50”相关公司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显著提升,“逆周期”属性从优势变为了劣势。
市场在给稳定性品种高溢价时是有条件的,当整体市场的盈利增速不高时,那些具有极高稳定性的“漂亮50”则体现了更强的逆周期属性,市场更愿意给估值溢价。比如2020年疫情冲击了大部分的经济,但对必选消费、医药和互联网 科技 等逆周期板块冲击较小,市场更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予这些板块估值溢价。
不过,一旦这种稳定性不再是优势,那么市场也会果断的把它抛弃。
已到瓦解边缘
春节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风格发生逆转,抱团股纷纷重挫,并带动整体市场有所调整。从2月18日至24日的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4%,上证综指下跌2.5%,本轮抱团最强的食品饮料板块却下跌了13.9%。而此前不被重视的顺周期行业掘、有色、钢铁、建筑装饰和房地产等板块反而录得5%以上的涨幅。
在历次的抱团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摔”。在每一次“摔”之后,抱团股被抱得更紧,市场对它的信仰会更强。
这一次会不会也是“摔”呢?这一次可能是真摔。从过去历次抱团瓦解以及美国“漂亮50”瓦解的经验看,本轮消费抱团无疑已经到了将要瓦解的边缘。当皇帝的新衣被彻底揭开时,抱团也就真正瓦解了。
本轮消费抱团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估值已经远超合理的范畴。
本轮消费抱团产生的估值溢价疯狂程度远超2012年时的消费抱团,目前食品饮料的PE(TTM)约为61倍,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2012年时40倍的静态估值。医药生物的PE(TTM)约为47倍,也处于过去十年分位数89%的高水平。
也就是说,上一轮的消费抱团主要还是围绕高景气,而这一轮的消费抱团已经演绎成了高景气外的更为虚幻的概念(比如赛道、高ROE等)。这种估值溢价并没有高景气作为支撑,最终很容易引发股价的脆弱性。
过去多次抱团瓦解的经验表明,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6-2017年,但抱团在2018年的整体经济下行和熊市环境下有所松动。但2020年的疫情,让消费的抱团愈演愈烈,在其他行业纷纷受到疫情的重创之际,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消费板块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相对景气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疫情的缓解,消费的景气相对优势将在2021年荡然无存。在2020年,食品饮料实现10%左右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景气优势;但在2021年,食品饮料的业绩增速变化不大,但其他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高增长。而食品饮料板块还顶着高高在上的估值,顺周期行业反而还略显低估,其中的性价比一目了然。
为何在春节后,资金撤离抱团消费的速度在加快?未来1-2个月将迎来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的高发期,消费与顺周期的景气度落差将会被财报确认,皇帝的新衣将会彻底撕破。作为机构资金,此时再不选择切换,资金大幅撤离消费的话,等一季报落地,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抱团股中有很多指数的权重股,它们的下跌自然会引起整体指数的明显调整。但这种调整是 健康 的,是机构资金围绕高景气快速调仓的一种必然结果,并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为整个2021年经济仍处于加速上行周期。未来市场的挣钱效应反而会扩散,有望形成更为 健康 的上涨。
后疫情高增长时期,顺周期为王
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后疫情时期的高增长。“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
经济的各个部分也都将实现高增长,机构们对2021年工业增长的预测中值为9.2%,比2020年上升6.4个百分点;对2021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3.2%,比2020年大幅上升17.1个百分点;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值为7.5%,比2020年高4.6个百分点;对2021年出口(美元计价)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比2020年高4.4个百分点。
最近虽然处于经济数据的空档期,但一些高频的数据已经表明,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在攀升。
近期,全球一些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数据都很好,表明全球需求仍在持续恢复,中国一季度的出口仍有望维持较好的水平。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1.4%,对美出口增速高达45.8%;1月越南出口增速达45.8%,比2020年四季度的高增长更上一个台阶;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比2020年底继续加快。
年初房地产的销售也非常火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也无法阻挡巨大刚需下大家的购房热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7.1%,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33.5%。即使排除2020年基数低的影响,1月相比2019年同期,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增长35%,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03%。
上游周期行业更是如火如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国际铜价继续加速上升,不到两个月涨幅超17%,LME铜价已经上升至9100美元/吨,创下近十年的新高。布伦特油价也上涨至65美元/桶,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近25%,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减产到位以及美国严寒干扰原油生产,美国大规模财政驱动需求进一步复苏,供需两端共同推动油价攀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随着疫苗方面的积极进展、美联储的“缩表”讨论暂且搁置,以及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端与疫情的逐渐脱钩,市场情绪在2月份发生了变化。市场重回“再通胀”之路,复苏深化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加强。“利好风险资产,对美元形成压制。发达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熊陡。”2021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0.94%快速上升至1.37%。
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错配,叠加弱势美元周期和美国房市的火爆,催生了这轮大宗商品盛宴。虽然近期A股上游周期板块已经有所表现,但其对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反应并不充分,未来或仍存补涨的机会。
春节以后,A股上游周期板块继续领跑市场。在截至2月24日的5个交易日内,掘、钢铁和有色板块涨幅稳居各板块前三,分别上涨了7.9%、7.7%和6.6%。
就地过年并没有太大的抑制居民的消费,春节终端消费对比2020年显著反弹,已恢复正常年份的消费水平。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2021年春节终端零售对比 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 28.7%、4.9%。
耐用品可选消费的恢复依然不错。根据中汽协数据,1月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达29.5%,是近些年少有的高增长,2月份的乘用车销量也依然较好。根据奥维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家电全品类销售额线上、线下分别增长60.45%、28.46%。
此外,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接触性经济”也开始有了明显恢复。猫眼**表示,截至2月24日,2021年2月票房达111.64亿元,创造中国**市场单月票房新纪录,也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