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宁德95汽油价-宁德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2.海西宁德工业园的石化产业项目
3.5分钟让你读懂混动SUV车型究竟该怎么选!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前几年的缓慢
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
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
骤增至54.9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
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
本、法国、德国位列其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已经发展至第三个阶段,2009-2012
年为第一阶段,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
广工程,选取25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通过给予
购车补贴等形式推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该阶段处于产业酝
酿期。
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
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确立
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总计推广目标扩大
到33万辆。国际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拐
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这个突破点在2015年11月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占整个汽
车市场累计产量的1.26%。
2016-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规划2020年新能源
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该阶段中央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
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整体来看,目前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赖于政策红利。2014
~2015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地
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支持政策开始由示范城市范围内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扩展
为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
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立体化政策扶持体系,
对于稳定企业政策预期和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万辆,同
比增长4倍。新能源乘用车生产20.64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
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来用车生产
6.36万辆,同比增长2.8倍。
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在2015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纯电动商用车的
增长更为迅猛,不仅电动物流车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国家政
策对中巴车(6-8米)补贴的调整,从每辆补贴30万的标准调整为
按照单位载质量能耗进行补贴,力度下降导致车企加紧2015年大
幅提升产销量。因此在产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车份额,
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为55%,低于2014年的65%。
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分析: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
全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突破14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值。2014、
2015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3倍。
2015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略低于纯电动商用车
的14.8万辆,占比38%。累计来看,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
车生产19.01万辆,占总量48.1万辆的40%。
2013至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分别为53%、45%、38%,占
比逐渐走低。动态来看,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速度(3倍
)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速度(4倍)。
从月度产量走势来看,前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走势基本与总产量
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从8月开始,连续4月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继9
月产量超过去年最高月度产量最高值(1.2万辆),在10、11月连
续两个月,纯电动乘用车不断刷新月度产量纪录。11月纯电动乘用
车产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7倍。而在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下滑至
2.57万辆,减产近5000辆。
插电式混动乘用车2015年增速远落后于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
主要因为2013年产量基数较小,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
年新上市的车型仅有比亚迪唐、华晨宝马530Le、沃尔沃S60l插
电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电式乘用车仅6款,但仍实现了同比三倍的
高速增长。
2013-2015年,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累计推广应
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8.3万辆,超出33万辆的推广目标。但从
分布情况来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报目标。现阶段新能源汽
车推广的主要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
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财政补贴、
牌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大。
从分布车型来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
广139396辆,占总推广量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推广9162
7辆,占比45%,插电式乘用车推广47769辆,占比23%。
从推广领域来看,私人领域累计推广91792辆,占总量45%,公共
领域推广113409辆,占55%。私人领域、租赁用车、出租车、公
务车四个领域主要应用的车型为乘用车,结合推广车型分布数量来
看,这四个领域的推广量与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相吻合,可以分析
得出:新能源乘用车在私人领域占比最大,约为66%,其次是租赁
用车领域,约占23%。出租车占比约5%,公务车占比约6%。
根据2015年产量,列出前十家车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与2014
年保持一致。比亚迪以5.89万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占据冠军位置。
此外吉利、众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一直是产
销排名靠前的企业。2015年新增进入前10榜的企业有江铃和力帆,
主要通过小型、低价电动汽车的投放快速打开市场。
细分车型技术路线来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吉利以5.01
万辆产量位居榜首,远领先第二名众泰(湖南江南)的2.6万辆。
北汽新能源以1.74万辆排名第三,比亚迪1.1万辆排名第五,江淮
以1.02万辆排名第五。
中国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截至2015年底仅有五个
品牌6款车型在售。其中,比亚迪以4.78万辆占据最大份额,继
2014年比亚迪秦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后,2015年6月推出的插电式
车型唐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2015年所有在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一共有66款,从车型级
别分布来看,A级车数量最多,以19款产品占比达32%,紧接着是
A00级电动车,共17款产品。
整体来看,A00级、A0级、A级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体地
位,共38款车型,数量占比84%,2015年生产13.84万辆,产量
占比达8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型上具有小型化、紧凑的特点,
B级、C级等其他车型还不够丰富,产量占比也较低。
纯电动车型的小型化趋势更加突出,A00级、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
部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纯电动B级、C级以上的车型很少,产量占
比仅5%。大型豪华纯电动汽车需要装载的电池更多,耗电量较大,
对技术性能、品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小型电动汽车更容易
形成产业优势。
目前在产的插电式乘用车都是从A级车起步,车型虽然不多,但从轿
车到SUV、中高端都有覆盖。接近燃油车的便利性使得插电式乘用车
更容易发展出丰富车型规格。
现阶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R(工
况法)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分为三类标准,按这三档续
航里程范围对目前在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类。(部分车型有多个
动力版本,分别按不同的续航里程列入分类统计,工况续航里程参照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目录数值。)
80≤R<150km续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为租赁
车型投放,产量占该区间96.5%,对私销售的力帆330EV、荣威
E50所占比例很小,续航低于150km的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的份额
很小,较难覆盖用户出行需求。
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
并且从201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至
100km及以上,受补贴调整影响,上述三款续航约80km的车型都
将不再生产。力帆330EV还有一款续航里程为160km的版本,作为
主推车型版本,产量达3305辆。上汽荣威E50将于2016年推出升级
款,续航里程达到170km,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升级款。由此
来看,80≤R<150km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少,主销纯电动乘用车的
续航里程都将从150km起步。
150≤R<25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型最多,共31款,累计生产11.4
万辆,占比80.1%。由于本区间内补贴从150km起,60%以上的车
型都照此限度设计续航能力。
目前国产电动乘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是比亚迪E6400型,达400
km,老款e6续航里程也能到达322km。2015年之前,续航里程超
过250km的车型非常少。随着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车企
推出长续航里程的车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并且补
贴后的价格做到15万元以内,性价比较高。
总结与展望: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电动汽车在发展路上遇到了
一定的阻力,例如油价下跌带来影响,但对电动汽车发展总体影响
不大。在2016年,尽管油价低迷,但欧洲对汽油苛以重税,这意味
着油价暴跌对汽油车成本的下行影响有限。行驶里程增加、电池价
格降低以及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上大众对电动汽车更加熟悉,
都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
海西宁德工业园的石化产业项目
炼油项目
2009年我国大陆成品油产量为2.28亿吨,成品油市场基础供需平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幅,预计到2015和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和3.6亿吨左右。因此陆内炼油工业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油主要来自进口或中海油海上油田,采用先进的石油炼制工艺,生产出汽油、柴油、化工轻油、LPG等产品。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乙烯项目
乙烯和丙烯均是紧缺的基础石化原料。2009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达1222万吨/年,产量约1070万吨,表观消费量1165.7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约2400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4.6%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年,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3500万吨左右,当量自给率提高到65.7%,但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第二大石化基础原料,2009年陆内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产量约115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305万吨,净进口量154.8万吨,当量消费量约1980万吨,当量自给率58.2%。预计2015年陆内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100万吨/年左右,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2800万吨左右,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150万吨/年乙烯项目(轻油裂解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料采用石脑油或其他轻油,主要由区内炼油厂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PX(对二甲苯)项目
纯苯和对二甲苯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2008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产量分别为403.4万吨和317.1万吨,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29.3万吨和612.7万吨,预计2015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64万吨和1277万吨。对二甲苯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0万吨/年。所需主要原料为重整油和加氢裂解汽油,分别来自炼油和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顺酐项目
2009年,陆内顺酐生产能力达到78万吨,产量约50万吨,进口量0.1万吨,出口量4.3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45.8万吨,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其次用于BDO等加氢产品、涂料、酒石酸、润滑油添加剂、琥珀酸及其酐、农用化学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顺酐需求量将达到64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正丁烷5.4万吨,利用园区的港口条件外购或进口。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BDO项目
2009年陆内BDO生产能力33.5万吨/年,产量约18.7万吨,净进口量12万吨,表观消费量30.7万吨,自给率60.9%。目前陆内BDO主要用于THF、PBT、GBL、PU等领域,分别占总消费量的40.7%、16.3%、14.7%和8.8%。预计2015年陆内BDO需求量将达到59万吨,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顺酐4.6万吨,氢气0.46万吨。顺酐由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HDM项目
CHDM是重要的聚酯生产原料。目前,陆内CHDM生产企业只有如皋市恒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产能为2000吨/年,陆内所需CHDM大部分从美国和韩国进口。主要用于粉末涂料、医疗和包装领域。随着下游聚脂工业的发展,CHDM的需求量也会有较快发展,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市场前景较好。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0.6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66万吨,氢气0.07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BT项目
2009年陆内PBT树脂生产能力20.1万吨/年,产量约10万吨,净当量进口量约7.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7.5万吨。目前陆内PBT树脂主要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62%左右;其次是汽车/机械领域,占25%左右;此外在光纤涂覆、纤维等领域也有较大量应用。预计2015年陆内PBT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3.8万吨,BDO 2.5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BDO由园区配置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T项目
目前陆内PTT生产仍为空白,2009年消费量约2万吨。PTT纤维替代锦纶,PTT工程塑料用于薄膜、容器、电子/电气、家电、汽车部件和家具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PTT树脂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左右,陆内PTT供需存在缺口,未来发展潜力大。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年需原料PTA 1.7万吨,PDO 0.8万吨。所需PTA和PDO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CT项目
PCT作为一种新型聚酯,是一个新商机,潜在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PCT填充共混物应用于电器/电子和汽车市场,这取决于它们的耐高热性。共聚酯和熔体共混物主要应用在医药、消费品、光学和游乐/专用车辆等市场。目前,陆内规模化生产PCT类树脂尚属空白,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有待开拓。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5万吨,CHDM 0.54万吨。PTA近期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乙丙橡胶项目
2009年陆内乙丙橡胶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产量约2.5万吨,净进口量16.1万吨,表观消费量18.6万吨,自给率仅13.4%。目前陆内乙丙橡胶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此外还用于防水卷材、塑胶跑道、电线电缆的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乙丙橡胶需求量约33万吨,而产能约17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5.7万吨,丙烯4.3万吨。所需乙烯和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活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异丙醇项目
异丙醇(IPA)是重要的碳三脂肪族单元醇,是重要的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异丙醇产量达到13.5万吨,尽管陆内异丙醇产量连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9年陆内异丙醇进口量10.25万吨,出口0.18万吨。2009年陆内异丙醇的表观消费量为23.57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异丙醇需求量将达到33.5万吨,2020年陆内需求将达到41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8.9万吨,另需少量烧碱和碳六油。所需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丙烯腈项目
2009年陆内丙烯腈产能为123.3万吨/年,产量约110万吨,净进口45.1万吨,自给率71%;2009年实际丙烯腈当量消费超过220万吨,当量自给率不足50%。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是ABS/SAN树脂、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醚多元醇、丁腈橡胶等。由于下游腈纶、ABS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需求量将达到220万吨,而生产能力约156万吨/年,市场缺口约为64万吨。从整体市场来看,丙烯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3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3.7万吨,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酚/丙酮项目
2009年陆内苯酚和丙酮的产能分别为68.8万吨/年和42.1万吨/年,产量分别约65万吨和38万吨,净进口量分别为56.4万吨和55万吨,自给率分别为53.5%和40.8%。预计到2015年苯酚和丙酮需求量分别为170万吨和130万吨,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0.2万吨,纯苯19.3万吨。所需丙烯和纯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分别由园区乙烯和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双酚A项目
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2009年,陆内双酚A实际有效产能约39.6万吨/年,产量约37万吨,消费量为87.9万吨,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预计2015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30万吨,2009~2015年年均增长率约7%。2020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9万吨、苯酚12.5万吨,由配套的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IBK项目
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中沸点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MIBK生产能力约8.8万吨/年,产量约4.7万吨,消费量8.3万吨,主要用作涂料及油墨溶剂和橡胶防老剂等;消费比例大致为:涂料及油墨溶剂占50.7%;防老剂4020占39.3%;其他占10%。预计2015年MIBK的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左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氢氰酸1.3万吨,丙酮2.8万吨。氢氰酸由丙烯腈装置供应,丙酮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MA项目
2008年陆内MMA产能约40万吨/年,产量约20万吨(不含裂解料再加工),净进口量14.6万吨,表观消费量34.6万吨,自给率约57.8%。MMA主要用于建筑、电子IT、照明和交通行业,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其它生活用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MA需求量将达到60万吨,而产能也将达到60万吨/年,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5万吨,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乙烯项目
苯乙烯单体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也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产品。截至2008年底陆内总产能317.5万吨/年,当年产量达到266万吨,进口量281万吨,表观消费量547万吨,自给率不足50%。预计2015年陆内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900万吨。从供需平衡看,预计未来十年陆内苯乙烯市场仍将保持年均约150-200万吨的净进口量。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原料年需甲醇7万吨,甲苯19万吨。甲醇考虑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甲苯近期也考虑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PX装置供应。推荐引进Exelus公司开发的新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ABS项目
2008年陆内ABS树脂生产能力195万吨/年,产量143.2万吨,净进口量191.4万吨,表观消费量334.6万吨,自给率仅42.8%。陆内ABS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32%左右;其次是小家电领域,占29%左右;办公机械、日用品、汽车、摩托车等领域消费量也较大。预计2015年陆内ABS树脂需求量将达到460万吨,产能约325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5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腈5.6万吨、苯乙烯16.4万吨,丁二烯3.6万吨。丙烯腈和苯乙烯均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K树脂项目
聚苯乙烯的改性产品,60%左右用于包装领域,此外还用于日用塑料制品、医疗器具、玩具制造等领域。2008年陆内K树脂生产能力2.55万吨/年,产量约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万吨,自给率40%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K树脂需求量将达到9万吨,而产能约4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丁二烯0.5万吨,苯乙烯1.9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BS项目
2008年陆内MBS生产能力9.1万吨/年,产量约4.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9万吨,自给率50%左右。MBS作为抗冲击改性剂主要用于PVC制品加工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BS抗冲击改性剂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年,而产能也将增长到15万吨/年左右,仍将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0.7万吨,丁二烯1.0万吨,MMA 0.5万吨。苯乙烯和MMA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SBS项目
主要用于制鞋、沥青改性剂以及胶粘剂等领域。目前陆内已是世界最大的SBS消费和进口区域,未来市场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09年年陆内SBS生产能力44万吨/年,产量42.6万吨,净进口量15万吨。在生产和消费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仍将有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4.1万吨,丁二烯6.2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EO/EG项目
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加。2009年乙二醇生产能力约249万吨/年,产量约210万吨,表观消费量达792万吨,自给率仅为26.5%,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液,其他消费领域主要集中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预计到2015年陆内乙二醇总需求量将达到1030万吨左右,乙二醇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前景较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3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22.1万吨,来自乙烯或炼油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LLDPE/LDPE/HDPE项目
截止2009年底,陆内聚乙烯产能合计达903万吨/年,全年产量约812.9万吨,消费量约1548万吨,自给率仅52.5%。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陆内聚乙烯需求将出现稳定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乙烯需求将达到21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0/25/40万吨/年。原料年需103.2万吨乙烯、2.55万吨丁烯-1,均来自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1,3-丙二醇项目
1,3-丙二醇主要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的合成,也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可替代乙二醇、丁二醇生产多醇聚酯。所生产的PTT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合成纤维新品种开发的热点,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EO 0.55万吨,合成气0.25万吨标立。EO来自上游EO/EG装置,合成气来自炼油的POX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醚多元醇项目
2009年陆内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205万吨/年,产量约125万吨,净进口量28.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53.2万吨,自给率约81.6%。目前陆内聚醚多元醇主要用于聚氨酯生产,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合成革、粘结剂、涂料等,合计占总消费量的95%以上。此外少量用于表面活性剂、有机合成、润滑剂、溶剂等方面。预计2015年陆内聚醚多元醇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竞争激烈。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原料年需EO5万吨,PO25万吨,均由上游配套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丙烯项目
聚丙烯(PP)是世界上五大通用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是主要的通用塑料产品之一。截至2009年底,陆内聚丙烯总生产能力达到925万吨/年左右,全年总产量为820.5万吨,进口量411.7万吨,表观消费量1232.3万吨,主要用于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以及注塑制品和薄膜等。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740万吨,2020年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22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34.7万吨,来自乙烯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O/SM项目
环氧丙烷(PO),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2008年底陆内环氧丙烷总生产能力已达56万吨/年,产量约43万吨。现有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全部采用丙烯氯醇法生产工艺。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约占总消费量的77%,其次是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消费,约占8%。预计2010~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届时PO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00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5/55万吨/年。原料年需纯苯47万吨,乙烯16.8万吨,丙烯19万吨。所需乙丙烯由乙烯全部由乙烯装置供应,苯大部分由PX装置供应,少量苯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2-丙基庚醇项目
目前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对于儿童玩具和包装材料中使用的邻苯类增塑剂(包括DBP、DOP、DINP和BBP)进行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而以2-丙基庚醇为原料生产的邻苯增塑剂(DPHP)具有毒性小、挥发性低的特点,目前正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因此,DPHP替代DBP、DOP、DINP和BBP等增塑剂的市场潜力极大,前景较好,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丁烯-1 3.3万吨,合成气1.3万吨。丁烯-1由乙烯装置供应,合成气由炼油部分的POX装置供应。推荐采用BASF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5加氢石油树脂
石油树脂是以乙烯装置的副产物C5馏分为主要原料,聚合制得的固态或黏稠状液态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它具有酸值低、混溶好、熔点低、黏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学品等特点。目前陆内C5加氢树脂产能约12万吨,产量约9万吨,消费量约10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C5加氢石油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6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抽余碳五29.1万吨,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A项目
2009年陆内PTA产能为1408万吨,产量为992万吨,净进口量508万吨,表观消费量1500万吨,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陆内PTA需求量将增长到2400万吨,消费领域仍以聚酯为主。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10万吨/年。原料年需PX 73.5万吨,全部由上游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IPA项目
IPA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和醇酸及涂料用聚酯树脂的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陆内仅燕山石化有一套3.5万吨/年的IPA装置,2009年产量为3万吨左右,需求主要靠进口满足,2009年进口量高达10万吨。2015年IPA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间二甲苯10.1万吨,乙酸0.6万吨。间二甲苯由上游PX装置供应,乙酸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5分钟让你读懂混动SUV车型究竟该怎么选!
汽势Auto-First|梁树一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各大车企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推出新能源车,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门槛较低的EV车型成为他们主攻的方向;而传统车企则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储备开始在混动车型上下功夫。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按目前的动力电池以及充电技术来看,混动车型是更值得推荐的。
受路况和经济环境制约,国内消费者多青睐集通过性、空间于一身的SUV车型,混动SUV因此成了中国车市的新风口,既是如此,汽势Auto-First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谈混动SUV的选择。
PHEV、HEV孰强孰弱
既然要选择混动SUV,需要先弄清楚这目前的混动形势,以及哪一款更适合消费者。
目前在终端市场,混动车型的混动形势主要有两种,PHEV和HEV,数据显示,在2019全年,国内HEV车型的总销量为28.5万辆,而PHEV车型的总销量为20.3万辆,仅从销量层面来看,似乎HEV车型在终端市场更受欢迎。但这个数据能代表HEV车型就要优于PHEV车型吗?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仅从销量层面来体现孰强孰弱是非常片面的,就好比燃油车年销量是混动车的数十倍一样。
对于HEV市场而言,丰田、本田涉足相对较早,所掌握的HEV技术相对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它们二者却已经开始向PHEV市场全速前进,无论是丰田的双擎E+,还是本田的i-MMD Plug-in。无疑PHEV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
在PHEV技术领域深耕的车企,包括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更是始终坚持在PHEV领域钻研,坚决不在HEV领域拓荒。在它们看来,HEV仅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过渡产品,而自身已经完成了弯道超车,自然不会回头。
之所以将HEV称之为新能源车领域的过渡产品,是因为尽管PHEV和HEV这两类车型都属于混动车型,但是它们二者动力结构差别明显,优缺点也非常明显。不能进行充电的HEV车型的电能主要是由发动机提供,即利用燃油发电,但通过复杂的结构,使得HEV拥有省油这一优势,所以可以将它理解为一辆低油耗的燃油车。反观PHEV车型,在HEV车型的基础上提升了电池容量,增加了一个充电口,它更像是EV车型和HEV车型的结合体,并兼顾二者优点,所以它可以实现纯电动行驶,亦可以实现混动行驶,能满足低成本代步出行,又不会带来续航焦虑。
不仅如此,政策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等等一线城市均针对燃油车号牌实施摇号或拍卖政策。汽势Auto-First了解到,也正是因为“摇号”,催生了大量非法交易号牌的案例,以北京为例,一张燃油车牌照已经炒到近20万元,且需要“结婚过户”,而租赁号牌的价格也直逼每年2万元,当然,这些行为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在上海要想拍得一张燃油车牌照,以去年为例,价格最低的也将近1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些燃油车一号难求的城市而言,除北京外,PHEV车型均可以享受直接上“绿牌”,相比之下HEV车型则仅能办理燃油车牌照。此外,“绿牌”还有一个优点——不限行。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燃油车号牌一号难求,那么能够上“绿牌”的PHEV车型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不考虑政策,PHEV和HEV谁更值得买
如果消费者所处并非需要摇号的一线城市,也并无限行政策,并不在乎车辆上的是“蓝牌”还是“绿牌”,之所以购买想要混动SUV仅仅是为了用车体验以及用车成本,那么究竟该怎么选择呢?
此次,汽势Auto-First挑选了两款非常典型的混动SUV车型,一款是PHEV车型——探岳GTE,一款是HEV车型——CR-V锐·混动,从多维度进行对比,谁更值得买自然一目了然。而具体选择的车型为探岳GTE的顶配车型(即探岳GTE 2020款 1.4T尊贵版)和CR-V锐混动的两驱顶配车型(即2019款 两驱净致版),两款车型的指导价完全相同,均为25.98万元。
其一:在产品定位方面,探岳GTE定位为一款中型SUV,车身长度为4603mm,而CR-V锐·混动定位为一款紧凑级SUV,车身长度为4585mm,显然探岳GTE的产品定位是要更高的。且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探岳GTE并未与CR-V锐·混动在车身尺寸方面拉开太大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汽-大众旗下SUV车型坚持“短悬长轴”的设计理念,所以轴距优势明显,内部“净值空间”也更大。
其二:除了空间,最能凸显用车感受无疑是配置,在配置方面,毫无疑问,这两款车的配置都非常丰富,座椅加热、LED大灯、自适应巡航、倒车雷达/影像、自动泊车、自动空调等等配置它们均有提供。而在细节方面,PM2.5过滤装置、CarPlay、CarLife、语音识别、全液晶仪表、方向盘加热、膝部气囊、自动启停是探岳GTE的亮点;相比之下,CR-V锐·混动的配置亮点则是后排遮阳帘、后排隐私玻璃、后排座椅加热、可变转向比、远程启动。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在成本以及实用性两个层面来看,探岳GTE是更胜一筹的。
其三:在行车感受方面,两款车是截然不同的,这点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动力系统所致。探岳GTE搭载了1.4T发动机搭配电动机、电池组成的混动系统,最大功率为155kW,峰值扭矩为400N·m,动力表现出众,而搭配上传动效率极高的DSG变速箱,可以让动力来的更加直接,更加迅猛。CR-V锐·混动则搭载了一台2.0L发动机与电动机、电池组成的混动系统,最大功率为158kW,较探岳GTE稍稍领先,但所有开过这款车的人都已经达成一个共识——这款车开起来的侧重点是舒适,而非强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CR-V锐·混动的变速箱采用了E-CVT变速箱,平顺自然无需多言,但传动效率低也是这类变速箱的硬伤。既然如此,在探岳GTE上,你可以优雅,亦可以暴躁,但在CR-V锐·混动上,你必须要将这辆车当成一辆用作代步出行的车。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购买混动SUV自然绕不开最重要的因素——用车成本。
探岳GTE搭载了宁德时代的容量为13kWh的三元锂电池,可提供54km的纯电动续航里程,而这样的续航表现完全可以应对每天上下班通勤。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有充电条件,如果这辆车只用在上下班通勤,那么你几乎可以一辈子不需要加油。此外,如果每天在家充电,按照北京地区民用电0.4883元/kWh计算,充满13kWh的电费仅为6.35元,即便可能会产生一些损耗,但依旧较地铁更加经济。对,你没听错,开着这辆中型SUV车型上下班居然比地铁还省钱。此外,在油电混合的情况下行驶,探岳GTE的工信部油耗仅为2L/100km,用车成本高低一看便知。
而CR-V锐混动的工信部油耗为5L/100km,如果用车环境与上述完全相同,那么每天上下班54km的路程约消耗燃油2.7L,按目前油价最低点(中石化92号汽油价格5.5元/L)来看,用车成本13.6元,较传统燃油车优势明显。当然,在拥挤的上班高峰期开出工信部油耗是完全不可能的,且如今的燃油价格参考意义其实并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加油、充电仅仅是一辆车用车成本的一个体现,而用车成本绝不能脱离购车价格来进行衡量,就好比你买一辆100万的特斯拉凭什么跟我20万买的二手油老虎比用车成本,高达80万的差价足矣让我加一辈子油。但刚刚不是说过吗,这辆探岳GTE和CR-V锐·混动的售价相同啊……在文章开篇也已经提到,HEV车型是须要上蓝牌的,而燃油车需要缴纳的购置税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于这辆指导价为25.98万元的CR-V锐·混动而言,其购置税大约为2.2万元。相比之下,探岳GTE是一辆纯正的新能源车,是免缴购置税的,这样来看,似乎充一辈子电也用不了2.2万。
汽势观点
其实无论是HEV车型还是PHEV车型,它们二者都相比燃油车拥有更低的使用成本,不过在政策层面,显然集无需摇号、无需限行、用车成本更低的PHEV车型更值得选择。而通过对探岳GTE与CR-V锐·混动的对比,我们也不难看出,探岳GTE自身产品素质是非常出众的,甚至几乎可以将其看作是混动SUV市场的最佳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